知识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前沿 > 内容

微机电系统、AI行为模拟、运动姿态感知——尖端技术如何应用在地下工程中?

  来源:隧道网   发布:2022/12/29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由英国HS2项目主办的新一届地下工程创新技术加速器计划在2022年12月9日正式启动,多家中小企业展示了自己的创新技术,其中包括了最新的非侵入式地下探测技术,帮助工程管理的传感技术等等。本期,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可能会改变地下工程未来的创新技术吧!

小编语:由英国HS2项目主办的新一届地下工程创新技术加速器计划在2022年12月9日正式启动,多家中小企业展示了自己的创新技术,其中包括了最新的非侵入式地下探测技术,帮助工程管理的传感技术等等。本期,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可能会改变地下工程未来的创新技术吧!

可获取工人实时工作数据的穿戴式传感设备

这项技术由小型传感器制造商Mafic研发,其核心是一套内置于安全帽中的传感器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工人的运动姿态和位置信息,并上传至后台。

在后台,一套分析系统会通过工人的运动姿态数据和位置信息来判断每一个工人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绩效。配合机器学习技术,分析得到的数据精确度极高。

传感设备内置于头盔内

拥有了这些数据,工程管理者就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安全监督,更好地安排施工计划,也能够更精确地对薪酬进行“按劳分配”,大大提升现场管理的效果。

工人也可以通过app可以实时查看自己的工作量和对应收入

Mafic公司认为这项技术将激发劳动者的工作动力,并将生产率提高 25%以上,也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控制项目进度,确保施工安全。

可以进行高精度地下勘探的新型重力仪

这种由Silicon Microgravity公司研发的新型重力传感器或许将改变地下勘测的未来。

如何进行地下勘探?

密度的变化会引起重力的变化,而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所以会产生不同的重力值;利用重力传感器获取重力值后,就能够进一步识别物体的性质,以此实现对地下的非侵入式探测。

目前受限于重力传感器的精度问题,这一方法难以得到广泛应用,而英国剑桥大学纳米科学中心和Silicon Microgravity公司联合研发的一项突破性传感技术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高精度重力仪可以准确识别各种地下障碍物

该技术基于谐振传感的微机电系统技术(resonant MEMS technology ),而非传统的电容或光学传感方法,能够以非常高的灵敏度记录重力加速度。研发部门宣传其精度级别可达地球标准重力值的十亿分之一,这意味着该技术可以识别非常细微的重力值差别,完全满足目前的地下探测需求。

MEMS速率陀螺仪原本的开发用途是为军用设备提供高精度惯性导航

基于同样原理研发的重力传感器也具有超高精度,其分辨率高于10微加(microGal),这种传感器将在未来用于地下勘测并提供准确的数据。

新型重力仪实物和精度展示

基于人工智能的规划工具,降低施工对周围交通的影响

这项技术/软件由Immense Simulations公司开发,可以通过数据模拟的方式来帮助施工方寻找出一套效率最高,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的工程物流方案,解决在城区施工时,物料运入运出时的麻烦。

利用AI模拟行人和车辆行为,来帮助设计者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技术其实并不新鲜,过去曾多次应用于轨道交通枢纽设计和城市道路规划。

利用虚拟世界充当现实世界的数字副本

与传统的AI模拟不同的是,Immense Simulations公司开发这种技术,模拟的对象是施工人员和运输车队,他们将其称为车队模拟(FLEET SIMULATION)。

工地车辆和人员的行为逻辑必然与正常行人和车辆的行为逻辑有巨大差异,所以Immense Simulations公司专门研发了这种模拟工地车辆和人员的行为模型,来测算各种不同的工地物流方案。在无数次的计算机模拟后,系统会为施工方找到最高效的物流方案。

此外,如果将工地物流模型与城市交通模型进行组合模拟,系统还能帮助施工方找到对周围交通影响最小的物流方案。

结语

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推广,期待这些新技术能给隧道施工行业带来进一步的发展。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些技术的信息,请持续关注隧道网,小编今后也会为您持续追踪哦!

本文整理自互联网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