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成渝高速扩容项目有新进展 龙泉山隧道进洞施工

  来源:四川发布  发布:2025/10/28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10月27日,由蜀道集团投建的成渝高速扩容项目龙泉山隧道重庆端右洞顺利进洞施工。作为成渝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唯一的隧道工程,此次成功进洞,为项目顺利推进按下“加速键”。

10月27日,由蜀道集团投建的成渝高速扩容项目龙泉山隧道重庆端右洞顺利进洞施工。作为成渝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唯一的隧道工程,此次成功进洞,为项目顺利推进按下“加速键”。

龙泉山隧道位于成都市龙泉山范围内,为全线控制性工程,采用双洞六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左线长2546米,右线长2529米,为低瓦斯长隧道,是目前四川省内在建最长的双洞六车道路基同宽公路隧道。

成渝扩容项目分为内江段、资阳段和成都段三段,项目概算总投资497.6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约167.4亿元,占项目概算总投资的34%。

龙泉山隧道穿越生态敏感区域,下穿成渝古驿道茶店古镇建筑群及城市主干天然气管道,并近接成渝中线高铁隧道,对环境保护和施工控制要求极高。此外,隧道单洞最大开挖宽度达20.89米,断面面积达220平方米,是传统隧道断面面积的近两倍。施工面临超大断面开挖、瓦斯施工管控、浅埋段施工、地表沉降控制等多重挑战,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为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项目提前谋划部署,组织专家进行地质研判,科学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大力推进应用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智能建造技术,构建“超前防护—监测预警—动态优化—机械施工”全流程安全保障体系。项目引入多源遥感技术,通过InSAR形变监测、气象卫星数据、北斗实时监测等手段,对隧道周围边坡稳定性及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识别与持续监测,有效提升对瓦斯、浅埋、沉降等风险的早期预警与管控能力。在施工过程中,隧道采用机械开挖结合侧壁导坑开挖的施工方式,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质量安全管控效能,该工法相较传统爆破,不仅能适应瓦斯环境的管理要求,更在安全保障、质量管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针对下穿古镇、天然气管道等敏感区的施工难题,项目采取科学控制开挖进尺、信息化探测与监测等专项措施,系统记录、分析、运用施工中的各项相关数据,适时动态调整开挖工法与支护参数,保障了施工的安全。

作为连接成都与重庆的交通大动脉──成渝高速公路四川段,是四川省首条高速公路,被誉为“西南第一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成渝地区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成渝高速的车流量不断增长,原有四车道设计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行需求,尤其在节假日高峰期,拥堵现象频发,扩容升级势在必行。因此,为缓解交通压力、提升通行效率,成渝高速扩容项目于2023年正式启动。该项目起于内江市桑家坡(川渝界),接G85银昆高速公路重庆段,途经内江市、资阳市、成都市,止于龙泉驿区高洞,接已建成的成都市东西轴线城市道路,全长约190公里,其中主线长179公里,隆昌支线长11公里,采用“局部改线新建+原路改扩建”模式,将原有双向四车道升级为双向八车道,其中,双才枢纽至界牌枢纽设计时速为120公里,其余路段设计时速为100公里,通行能力将提升至日均8万辆次。项目预计于2028年建成。

编辑:徐蓉蓉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