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京滨铁路天津机场隧道顺利贯通

  来源: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  发布:2025/8/29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8月28日,随着“京滨创新号”盾构机破洞而出,由中铁十四局施工的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2号隧道实现全线贯通,至此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盾构隧道全部安全贯通。

8月28日,随着“京滨创新号”盾构机破洞而出,由中铁十四局施工的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2号隧道实现全线贯通,至此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盾构隧道全部安全贯通。

天津机场2号隧道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设计为单洞双线,其中盾构段长7510米,采用两台开挖直径达13.8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京滨协同号”和“京滨创新号”分两个区间段施工。

盾构隧道主要在富水软弱地层超浅埋始发、接收,始发覆土仅为9米,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限制因素多。期间还需下穿机场、高压线、高速公路、河流等大型风险源十余处,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为确保盾构机安全高效掘进,项目团队对两台盾构机分别进行针对性选型设计和制造,统一配备了刀盘刀具检测系统、开挖仓可视化系统等多项先进智能技术,并对刀具采用“大合金+金刚石”的双重设计,大幅提升设备安全性和耐久性。

有了掘进利器的加持,项目团队先后攻克大直径盾构穿越富水砂层、盾构下穿机场滑行道沉降控制、长距离连续下穿高速立交、富水软弱地层浅埋大直径盾构干接收等11项技术难题。施工过程中,“京滨协同号”实现最高日进尺27米、月进尺534米的掘进纪录。通过优化泥水循环和系统清洗流程,“京滨创新号”实现“4.8公里连续掘进不换刀”。

“京滨协同号”盾构机下穿天津机场段是全线安全风险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关键区段,长度达700米,且施工期间需确保机场正常运营,下穿必须达到毫米级精准控制。

为确保安全穿越风险源,项目团队制定专项方案,应用同步注双液浆、深孔注浆等技术控制沉降,并依托智能监测系统与大盾构智慧指挥中心实时联动,动态调整掘进参数。最终实现安全精准穿越,创造“京津冀地区首例”成功实践案例,且沉降量控制在3毫米以内,远超设计要求。

项目团队充分利用多年来大盾构施工经验,加强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为隧道智能建造提供技术保障。

施工过程中,应用刀盘刀具检测系统、开挖仓可视化系统、盾构隧道智能掘进控制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实时监控和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实时采集盾构关键参数,为风险精准预控和参数精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应用盾构隧道全预制拼装、同步注双液浆技术、盾构浆渣绿色处理等成套技术,确保隧道安全、高效、绿色建造。

其中,项目创新应用的全预制智能建造技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洞内所有结构全预制装配式施工工艺。项目引入智能拼装机器人,将拼装误差严格控制在极低范围内,有效保障了隧道结构的整体质量与安全。

截至目前,项目已发表科技论文7篇,申报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共7项,形成4项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盾构施工成套技术体系,联合编制了《城际铁路盾构隧道装配式智能建造技术研究》《铁路盾构法隧道建造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指南》等一系列重要技术成果。

未来,京滨城际铁路全线贯通后,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路网结构,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将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形成集铁路、民航、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天津机场站也将成为天津地区首个实现航空与铁路之间无缝衔接和便捷换乘的高铁车站。

编辑:祝承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