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描下载会议通知文件
各会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作为目前世界建设规模最大的海底道路隧道,该项目主线全长17.48公里,其中隧道长14.37公里,海域段9.95公里。工程采用了“钻爆+盾构”的组合工法,是目前世界上长度最长、规模最大、施工领域综合难度最高的海底道路隧道。该项目面临3大世界级技术挑战,建成后将创造5项世界纪录,对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实施具有重大示范价值。
当前,项目建设已进入关键施工阶段,各项技术创新成果集中显现,正处于学术交流与现场考察的最佳窗口期。为系统总结工程经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根据年度工作安排,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定于2025年9月11-13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2025年学术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跨海通途·科创未来--韧性、智慧、低碳与数字化转型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25年9月11日报到,12日至13日开会
地点:青岛海天大酒店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东海西路3号
电话:0532-87619999
三、会议安排
(一)9月11日
1.参会代表全天报到;
2.15:00-16:30 全国大学生隧道与地下空间设计创新大赛组委会成立会议;
3.17:00-18:30 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七届理事会三次会议;
4.19:30-21:30 《中国公路学报》编委会2025年会议。
(二)9月12日至13日
举办以下活动:
(1)隧道工程分会2025年学术会议;
(2)隧道与地下空间先进技术装备展;
(3)系列发布活动及证书颁发仪式;
(4)项目现场考察;
(5)培训等其他活动。
1.9月12日上午 开幕式及主旨报告
(1)两院院士报告(一)
(2)两院院士报告(二)
(3)青岛第二海底隧道钻爆段结构设计方法(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肖明清)
(4)青岛海底隧道建设与挑战(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曲立清)
2. 9月12日下午 平行论坛
(1)复杂隧道灾害防控理论与方法论坛;
(2)大直径盾构隧道与智能建造专题论坛;
(3)隧道与地下空间“四新技术”主题论坛(一);
(4)隧道与地下空间绿色低碳技术论坛;
(5)超特长隧道(TBM)建设营运及技术创新专题论坛。
3.9月13日上午 平行论坛、发布活动及证书颁发仪式
(1)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论坛;
(2)隧道安全与韧性提升专题论坛;
(3)隧道与地下空间“四新技术”主题论坛(二);
(4)隧道智慧运营与养护管理论坛;
(5)青年科技论坛;
(6)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2025年推荐论文发布活动及证书颁发仪式;
(7)2025年隧道与地下空间“四新技术”重点推广成果发布活动及证书颁发仪式;
(8)2025年公路隧道数字化提升典型案例发布活动及证书颁发仪式。
4. 9月13日下午 现场考察(项目简介见附件)
(1)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
(2)TJ-05中铁十四局标段和TJ-06中交隧道局标段(参观时二选一);
(3)青岛胶州湾隧道管理中心(隧道路线全长7.797千米,其中跨海域段长4.095千米,建成于2011年)。
四、论坛及报告安排
(一)时间:9月12日下午
1. 复杂隧道灾害防控理论与方法论坛
(1)高地应力软岩大跨度公路隧道大变形机理与控制技术(长安大学副校长 陈建勋)
(2)强震活动断裂区隧道工程抗震白皮书(同济大学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禹海涛)
(3)运营交通隧道结构承载能力提升技术与案例探讨(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隧道与交通工程院副院长 王道良)
(4)高地温隧洞温度现场测试及分布规律研究(西安理工大学教授/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张志强)
(5)隧道围岩垮塌灾变机理与主动预控技术(山东大学非连续介质力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刘洪亮)
(6)高地应力隧道仰拱底鼓机制及力学特性(青岛理工大学隧道与地下空间教研室主任 杜明庆)
(7)岩爆机理及其控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刘冬桥)
(8)云临高速大亮山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处治关键技术(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隧道与地下工程分院副院长 郑勇)
(9)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服役性能演化与结构安全性评估(长安大学副教授 刘伟伟)
(10)下穿既有铁路线硬岩隧道施工安全技术(华侨大学福建省隧道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陈士海)
2. 大直径盾构隧道与智能建造专题论坛
(1)筑梦深蓝——二隧工程数字化转型应用实践(青岛国信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翔)
(2)水下双层公路盾构隧道设计实践与思考(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隧道院院长 王海林)
(3)回归与创新——复杂地质条件泥水盾构动态施工技术(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高级技术经理 刘泓志)
(4)超大断面公路隧道设计智能建造实践与思考(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京珠北分公司总工程师 刘敏)
(5)超大直径盾构高效切削复杂介质创新技术与实践(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沈翔)
(6)非均匀地层地铁隧道盾构掘进掌子面稳定性研究(山东科技大学教授 孔德森)
(7)主动让压支护技术及锚杆台车机械化施工应用实践(杭州图强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杭州丰强研究院总经理 吴航通)
(8)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智能化预测与风险预警(长春工程学院土木学院副院长 王伟)
(9)敞开式TBM通过不良地质段钢管片设计优化及应用研究(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谢柯)
3. 隧道与地下空间“四新技术”主题论坛(一)
(1)AI赋能工程机器人与实用技术应用探索(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院长 李利平)
(2)隧道地下工程纤维复材支护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探索(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原系主任/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丁文其)
(3)岩溶区公路隧道排水系统防结晶涂层性能及提升方法研究(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张学富)
(4)机器人在隧道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有限公司智能装备分公司经理 胡云发)
(5)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分级及快速习服技术(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郭春)
(6)公路隧道波纹钢装配式支护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王永刚)
(7)隧道病灾装配式增韧技术研发及应用(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江星宏)
(8)极深地下洞室空气环境智能监测与调控系统研究(重庆交通大学副教授 邢荣军)
(9)PID控制算法驱动的隧道自适应通风策略(重庆大学副教授 陈俊沣)
4. 隧道与地下空间绿色低碳技术论坛(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海威科技股份公司承办)
(1)公路隧道水环境效应评价及控制关键技术(安徽省交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段海澎)
(2)隧道照明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应用:HiveLink组网、Synth AI Eco协同算法、HIYIN海云能碳开放平台探讨(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海威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国家万人计划人才 周明)
(3)基于功能需求的高速公路隧道低碳运维技术与工程实践(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万利)
(4)基于“云—边—端”架构的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边缘计算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浙江交投高速公路隧道技术中心首席技术官 虞兴福)
(5)公路隧道绿色低碳设计实践与展望(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与隧道设计院主任工程师 姜同虎)
(6)隧道运营碳排放的核算与博弈优化(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隧道平台技术主管 沈奕)
(7)高速公路隧道“准无人值守”一站式解决方案(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数字发展部部长助理 陈志涛)
(8)隧道绿色安全数智化转型的集成创新与产业转化实践(浙江交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技术研发部副经理 金烨)
(9)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隧道建设与思考(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汤召志)
5. 超特长隧道(TBM)建设营运及技术创新专题论坛(四川省公路学会承办)
(1)主洞TBM超特长公路隧道地质适应性与TBM选型及断面论证研究(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分院副总工程师 郑建国)
(2)复杂地质环境TBM隧道围岩稳定性智能预测方法(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于丽)
(3)TBM在公路山岭隧道建造中的应用与思考(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分院院长 袁松)
(4)高寒大纵坡复杂地质环境隧道双护盾TBM应用实践与技术挑战(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都四项目部机电总工程师 江运陈)
(5)超长深埋冰川隧道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TBM设计创新与思考(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分院副总工程师 奚魏征)
(6)大凉山1号隧道敞开式TBM设计与施工实践(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分院设计室主任 蔚艳庆)
(7)基于双护盾TBM防护的岩爆等级划分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城市地下空间系主任 韦猛)
(8)全地下枢纽互通超小净距重叠隧道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创新(四川省公路学会隧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唐协)
(9)川南艰险山区特长公路隧道创新设计与工程应用(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分公司高级工程师 李红鹏)
(10)高海拔公路隧道TBM快速施工关键技术(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夹金山隧道项目部总工程师 姜海涛)
(二)时间:9月13日上午
1. 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论坛
(1)大直径盾构隧道关键技术与应用——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为例(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陈建福)
(2)超10公里级特长公路水下隧道发展现状与思考(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隧道与地下工程部经理 吕勇刚)
(3)甬舟高速复线金塘海底隧道设计关键技术解决方案(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李伟平)
(4)深圳外环三期超大跨分岔隧道设计与研究(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梁淦波)
(5)穿越城市核心区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道路交通院副总工程师 刘明高)
2. 隧道安全与韧性提升专题论坛
(1)高地温隧道工程热害机理与控制技术(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隧道系主任 黄锋)
(2)绿色隧道建造与结构韧性保障技术(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 黄俊)
(3)在役公路隧道安全韧性提升技术解读与案例分析(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分公司副总工程师 李宏哲)
(4)装配式地下结构韧性、智能、低碳建造研究(深圳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外联副主任 邱桐)
(5)富水隧道地下水渗流演变规律与灾变防控设计方法(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副院长 周宗青)
(6)多雨条件下在役公路隧道水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隧道实验室主任 田卿燕)
(7)冰碛体隧道围岩压力研究(兰州交通大学教授 陈志敏)
(8)高桥隧比条件下桥隧相连的隧道洞口联络道设计探讨(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一所所长 杨勇)
(9)滨海腐蚀环境地下结构耐久性寿命预测(长安大学副教授 李林)
(10)倾斜隧道火灾烟气逆流输运行为研究(太原科技大学副教授 郭庆华)
3. 隧道与地下空间“四新技术”主题论坛(二)
(1)隧道围岩力学参数和地应力的智能解析方法(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王明年)
(2)超大尺寸现浇隧道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体系及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谷坤鹏)
(3)基于电阻与声发射协同监测的岩石破坏前兆识别研究进展(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贾蓬)
(4)基于装配式反力系统的隧道衬砌结构足尺试验平台:设计与验证(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副院长 苏栋)
(5)极端环境下隧道(洞)岩体地应力测试及应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教授级高工 韩晓玉)
(6)全景钻孔成像驱动的隧道围岩稳定性智能评估技术(四川振通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杜义祥)
(7)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在软岩隧道中的应用研究(长安大学副教授 陈丽俊)
(8)超长跨悬浮隧道流固耦合时域计算方法与软件平台(重庆交通大学副教授 黄博)
(9)便携式多功能钻孔成像系统及装备(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 朱宏伟)
4. 隧道智慧运营与养护管理论坛
(1)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养护管理技术交流(青岛国信胶州湾隧道城市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侯磊)
(2)长大水下隧道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技术创新实践(中交隧桥(南京)技术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主任 李东彪)
(3)公路隧道耐久性质量病害原因分析与防控策略(招商局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隧道与地下工程院总工 刘明伟)
(4)交通隧道群的健康监测与智慧监管系统工程实践(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刘传新)
(5)“云擎·路核”——路云协同式公路智能中枢系统(招商华驰数智交通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科研管理 李雪)
(6)高速公路改扩建既有隧道群改造提质升级关键技术(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深汕西扩建管理处副部长 曾鹏)
(7)隧道火灾集中排烟增效机制与抑火控温方法研究(重庆交通大学隧道绿色安全与智慧运维研究所所长 徐湃)
(8)超长隧道景观带驾驶行为特性分析与设计优化(山东大学交通系党支部书记 王旭)
(9)我国基于存量地铁开展快递物流运输的前景及方向探讨(陆军工程大学教授/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副理事长 郭东军)
(10)数智检测赋能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总工 沈东美)
5. 青年科技论坛
(1)数字孪生技术在沉管隧道基础刚度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副研究员 周陈一)
(2)基于多传感器混合体系的悬臂式掘进机截割可视化系统研究(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主管 温承永)
(3)新疆山区复杂地质隧道Ⅲ级围岩塌方机理分析及支护参数研究(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焦云成)
(4)挤压性围岩隧道中超高性能混凝土衬砌设计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主管 郑欣)
(5)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跨断层地震动特性和地震动输入方法(石家庄铁道大学讲师 罗超)
(6)基坑开挖卸荷作用下侧方既有地铁结构性状分析(上海建工集团高级工程师 颜超)
(7)临清高速王家寨隧道富水半成岩顶管泄压掘进技术(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陈星宇)
(8)柔性地下框架结构抗震韧性提升设想(石家庄铁道大学讲师 卜祥波)
(9)长大隧道钻爆法施工期CO扩散规律及风机控制技术研究(火箭军工程大学讲师 杨帅)
(10)节段式悬浮隧道结构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公路隧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师 钟丹)
(11)超长公路隧道施工TBM应用技术交流(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乔浩利)
(12)基于图像识别的在役隧道防火涂料状态远程评估方法研究(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李玉豪)
(13)岩石膨胀本构关系试验研究与应用(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郑子腾)
(14)基于Swin-DeepLabv3+与边缘计算的隧道掌子面智能语义分割与三维联合映射(中南大学 张运波)
五、会议组织
指导单位:
中国公路学会
主办单位:
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
山东公路学会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广东省公路学会
云南省公路学会
福建省高速公路学会
四川省公路学会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
青海省公路学会
贵州省公路学会
重庆市公路学会
承办单位:
青岛国信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有限公司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青岛市公路学会
招商局交通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公路隧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招商华驰数智交通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桂林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招商局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河北省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公路学会隧道专业委员会
支持期刊:
《中国公路学报》
《隧道建设(中英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公路交通科技》
《公路交通技术》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六、参会人员
1.特邀领导和嘉宾;
2.两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知名专家学者;
3.隧道分会七届理事会成员、荣誉理事或理事代表;
4.全国大学生隧道与地下空间设计创新大赛组委会代表;
5.会议组织机构代表;
6.交通行业建设与管养单位的管理与技术人员;
7.勘察设计单位、高校、科研院所、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产品装备研发生产单位的管理与技术人员;
8.2025年度推荐论文作者代表;
9.2025年度“四新技术”重点推广目录名单单位代表;
10.2025年度公路隧道数字化提升典型工程案例单位代表;
11.其他有关人员。
七、会议费用
(一)注册费
会务费标准为:普通参会人员2000元/人,中国公路学会个人会员1800元/人,学生参会人员1000元/人。(9月1日前交纳会务费,享受优惠。普通参会人员1800元/人,中国公路学会个人会员1700元/人,学生参会人员800元/人。)
会务费电子发票将在会议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发至代表邮箱。
(二)住宿预定
1.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两午一晚),住宿费用自理,因9月青岛的酒店房源紧张,请参会代表务必提前预定酒店房间。
2.预定酒店请说明会议名称“隧道分会2025年学术会议”,以便享受协议价。
3.请参会代表于9月1日前预定酒店,可享受以下协议价:
(1)青岛海天大酒店:住宿标准为600元/间/晚(单间或标间,含早)。联系人:徐晓琳,电话:17605327825。
(2)青岛五四广场第三海水浴场亚朵S酒店:住宿标准为(450元/单间/夜,470元/标间/夜,含早),距离500米。联系人:刘欣,电话:13188966698。
(3)青岛丽天大酒店:450元/间/晚(单间或标间,含单早,500元含双早),距离600米。联系人:陈玉洁,电话:17605326002。
(4)青岛中心美仑酒店:住宿标准为450元/间/晚(单间或标间,含早),距离800米。联系人:黄开斌,电话:15166602587。
(5)汉庭青岛八大关海天中心酒店:住宿标准为(360元/单间/晚,400元/标间/晚,含早),距离800米。联系人:雒龙涛,电话:17657133242 。
(6)青岛五四广场海景桔子水晶酒店:住宿标准为(450元/单间/晚,500元/标间/晚,含早),距离1000米。联系人:焦勇强 ,电话:18562828645。
八、会议报名
本次会议采用会议系统报名注册。请参会代表务必提前扫描下方二维码,办理参会报名、注册缴费等相关事项。推荐使用微信、支付宝缴费,不建议银行汇款,不支持现场刷卡缴费。若会前已成功注册交费,但因故不能参会的代表,可申请办理全额退款。
扫码注册
九、会议参展
为促进新产品的广泛应用,助推企业扩大行业影响力,服务交通建设发展,会议同期举办隧道与地下空间先进技术装备展,集中展示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工法等。
大会设置3米(宽)×2米(深)×2.5米(高)标准展位。展示范围:施工机械及配套设备;混凝土材料、隧道防水、防火产品;监控、测量及检测仪器与设备;通风、照明、供配电、通讯设备技术与产品;隧道运营与安全管控系统、软件、平台等。
十、其他事项
1.隧道工程分会七届理事应参加理事会议,全国大学生隧道与地下空间设计创新大赛组委会候选人应参加组委会成立大会。因故不能参会,应委托1名代表参会,为便于会议安排,有委托代表参加的请提前报备给分会秘书处。
2.会议统一在青岛海天大酒店报到、注册、领取会议资料和举办会议各项活动。
3.展览展示、参会报名等事宜,欢迎咨询分会秘书处。
联系人:
石 波 18008377563
涂映霞 18008377589
电 话:023-62653308
邮 箱:glsdxh@qq.com
4.欢迎扫码关注分会微信公众号或加入隧道分会QQ群78504884(单位+个人实名申请),下载会议通知、咨询参会事项、会后获取交流报告。
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
2025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