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南珠高铁玉林北至岑溪东段控制性工程——天星一号隧道安全顺利贯通,标志着东段22座隧道全部实现贯通,为后续无砟轨道及铺轨施工提供了通道,为全线按期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珠高铁玉林北至岑溪东段正线全长84.759公里,隧道共22座,总长28.94公里,占线路总长度的34.1%。其中,玉岑铁路Ⅳ标全长17.134公里,主要包含隧道7.2公里、桥梁5.4公里、路基4.5公里。天星一号隧道位于梧州市岑溪市境内,全长4574.71米,最大埋深约165米,洞身下穿水库及破碎带,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该隧道围岩中Ⅳ、Ⅴ级占比达76%,强富水地段占20.5%,面临围岩变形、结构面坍塌、基底软化等多重组合风险。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团队一是精细化施工组织,积极参与由项目指挥部和南宁建指组织的专题研究,动态优化设计方案,细化专项施工方案,并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从地质勘察深化、资源配置优化、风险管控细化和施工工艺创新等方面,科学系统做好勘察设计、管理策划、施工组织等工作,攻克一系列建设难题,确保了隧道安全顺利贯通。二是狠抓隧道施工过程管控,项目采取“短进尺、强支护、少扰动、弱爆破、勤观测、早封闭”的施工措施,针对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区以及涌水突泥等施工安全风险,综合运用超前地质预报、围岩监控量测等技术手段,对隧道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积极优化隧道支护参数,动态调整爆破参数;同时多举措提高隧道围岩自稳能力,加强地表监测和洞内围岩监控量测,实时监测掌子面围岩状况,并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实现施工全过程零安全质量事故目标。三是采用大机配套施工,项目坚持以科技赋能施工生产,配备了全新一代的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智能数字化浇注衬砌台车、铁龙通风机等先进设备,辅以信息化监控指挥系统,实现掌子面掘进、二衬浇筑、仰拱施工等工序的同步推进,保证了隧道开挖质量和进度。
据悉,南珠高铁玉岑段(含玉林北至岑溪东段、岑溪东至桂粤省界段)是南珠高铁南玉段的延伸,线路西起玉林北站,向东经北流市、容县至梧州市岑溪市,新建容县南站和岑溪东站,正线全长111.04公里,设计标准为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是广西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桂东地区交通条件,对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促进广西全面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提升两广通道质量、扩大两广通道能力,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