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暗挖工法不断升级,上海轨交14号线武定路出入口“束合管幕”工程顺利闭合

  来源:隧道网  发布:2021/7/19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7月9日,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8标武定路站1号出入口通道的第20条矩形管幕顶管进入接收井,国内首创的束合管幕工法(U-BIT,Underground Bundled Integrate Tunnel)取得阶段性成果。

7月9日,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8标武定路站1号出入口通道的第20条矩形管幕顶管进入接收井,国内首创的束合管幕工法(U-BIT,Underground Bundled Integrate Tunnel)取得阶段性成果。

武定路站1号出入口束合管幕工程由申通地铁集团建设、上海城建院(工点)和上海隧道院(总体)设计、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实施,是完善轨道交通暗挖工法体系的又一创新之作。

上海轨交14号线8标武定路站1号出入口U-BIT束合管幕视频介绍,请点击链接:

https://www.tunnelling.cn/PVideo/VideoPlay.aspx?videoID=3294

面对上海地铁极为复杂的超大规模运营网络现状,中心城区建筑密集,再加上上海典型软黏土地层的地质特点,特定工程环境下的暗挖新技术成为高效推进车站建设的“最优解”。而管幕工法又因其对施工场地面积要求不高、能在极浅覆土下实施大断面暗挖、可任意组合构建不同断面及形状不规则的地下空间,优势明显。

束合管幕工法是在14号线桂桥路站成功应用管幕+MJS工法构筑临时围护结构的基础上,对传统管幕工法进行的升级。

传统管幕VS束合管幕

传统管幕是由矿山法超前支护发展而来的,多采用圆形钢管结构,利用管幕钢管的纵向刚度,在内部支撑和前方掌子面岩土的共同作用下维持隧道的稳定,因此需要强壮的内部支撑体系和较为坚固的隧道内土体,在上海典型的软土地区,就意味着需要水平超前加固和大量的支撑安装、拆除工作。

束合管幕则借鉴了新管幕法和日本URT工法,将管幕由圆形改为矩形,紧密排列后充满混凝土,横向施以预应力张拉,使得管幕结构不仅具有纵向的超前支护能力,横向也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无需支撑和土体加固即可直接承受周围地层压力,管幕预应力完成后可直接组织开挖,特定条件下的成本和工期优势明显,既可以作为隧道的临时衬砌,耐久性经受考验后也可以作为隧道的永久衬砌(非人防结构)。

MINI矩形顶管机初显身手

为验证束合管幕结构的可行性,在14号线武定路站1号出入口进行了应用,束合管幕段全长15.3m,管幕内净尺寸6.4m×4.2m,覆土约4m,管幕由4根1.4m×1.4m和16根1m×1m方顶管管节组成,管节间采用双锁扣止水。

通过研制的管幕专用顶管机,20根管幕顶管顶进共用时68天,完成了40次进出洞,100次管节对接,顶管顶进精度控制在2cm以内;管节间的40个锁扣环环相扣,无渗漏水;管幕顶部1.5m处的18孔11万伏电力箱涵沉降控制在1cm以内。下一步将进行管幕混凝土浇筑和张拉作业。

轨交暗挖工法不断升级

静安寺顶管暗挖法,桂桥路管幕支撑暗挖法,武定路束合管幕暗挖法,上海轨交14号线的建设过程,也是轨交暗挖技术体系不断升级的过程:

静安寺站——创新实现了国际首例软土地区中心城区大顶管施工的地铁车站

桂桥路站——创新开辟了“管幕+MJS”复合工法暗挖地铁车站的新途径

武定路站——验证了“管幕+张拉”U-BIT束合管幕新工法,成功攻克复杂狭窄地下空间建造地铁出入口的难题

而束合管幕工法的特点

超浅覆土+任意断面+无需支撑+永临结合

为将来暗挖建造建筑功能“无损化”,

具备大空间、适应大客流的车站开辟了一条新路。

编辑:徐蓉蓉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