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由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沿江通道越江隧道(现正式命名为“郊环隧道”)正式建成通车。



隧道股份党委副书记、总裁周文波,上海城投集团副总裁叶华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波等,与上海隧道建设团队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波发言
非常荣幸代表公司见证郊环隧道顺利通车这一历史时刻。郊环隧道是上海郊环闭合的关键一战,隧道人全面集中优势资源,以先进技术为保障、以科学管理为抓手、以绿色施工为理念,实现了优质高效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公司的超大型盾构机首次连续穿越长江、黄浦江,合计8次穿越大堤,创造了上海越江隧道建设的新纪录;《地下连续墙GXJ接头》、《预制烟道板安装机具》等多项专利创新技术的应用,为郊环隧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公司将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始终坚持“勇担使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隧道人将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重大工程建设中去,为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做贡献。
关于“郊环隧道”
郊环隧道西起浦西富锦路、牡丹江路路口东侧,穿越长江和黄浦江后止于浦东外环线双江路以东,在浦东设立交一座与外环线相接,全长约8.7公里,是首条连续穿越长江和黄浦江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主线设置为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80km/h。
沿江通道工程是市域高速干线“一环、十三射、一纵一横、多联”中“一环”的组成部分,其建成将使“C”字状的郊环线变为“O”字状,形成全长约208公里的完整环形,进一步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本市骨干路网。郊环隧道通车能有效缓解外环隧道现状通行压力,一定程度上改善浦东至宝山间通行的拥堵状况。
【注意】郊环隧道通车后,宝山地面接线道路仍处于施工状态,通行条件较差,为此,郊环隧道禁止一切货运车辆通行。
在庆祝之际,让我们一起回溯过去这五年,夸一夸郊环隧道的大功臣!
两台功勋盾构机“长江一号”、“长江二号”以及驾驭它们的奋斗在一线的隧道人,他们用五年的时光,用汗水和智慧,积极科技创新、不惧艰险,极限穿越,创造了连穿两江的奇迹。
长江一号:“我太难了!!”
长江二号:“我也太难了!!”
1、穿越长航码头引桥,为避让沪通铁路线路,需提前拔除9根老旧倾斜30度的桩基。
2、穿越运营中国际邮轮码头引桥,盾构机顶部距离引桥桩基最近仅2.5m,两侧距离仅有1m。
3、穿越炮台湾公园,盾构机顶部是高密度钢渣层,最近的仅有5.4m,容易发生“冒顶”的危险。
4、穿越具有百年历史的吴淞导堤,水下特殊地形给盾构推进带来很大风险。
5、连续8次穿越长江和黄浦江防汛大堤,右线隧道长达1260米沿大堤下推进。如此长距离的沿江推进是国内首次,一线大堤的沉降需控制在2cm以内。
6、长江口位置江底存在沼气层,对盾构机推进过程中的气密性带来严峻考验。
攻坚克难
1、对两台盾构机实施针对性改造,提高盾构机的适用性、安全性。
2、优化推进系统的PLC程序,提高盾构推进的工艺控制精度和高效性。
3、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盾构机监测平台采集盾构机工作参数,进行统计、分析、预判。
4、进行针对性的设备检查工作,保证穿越连续性,加强穿越期间对构筑物的保护。
5、穿越前对开挖面加入适量的稻壳等物质,改善开挖面土体,增强其支护能力。
6、严格控制盾构姿态、切口压力、泥浆配比、盾尾注浆等技术参数。
穿越之路,必定挑战重重,但隧道人攻坚克难,将平凡的日子,书写成不平凡的掘进轨迹和一道道完美闪亮的弧光。让我们一起祝贺“郊环隧道”通车,也祝贺只进不退的隧道人再创历史,又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