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放错地方的资源”:长沙率先推行盾构土环保处置

  来源:微信  发布:2019/1/11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东山基地的盾构土环保处置设备。通过“挤豆腐”一样的方式,泥浆被分离成水和干化土。

东山基地的盾构土环保处置设备。通过“挤豆腐”一样的方式,泥浆被分离成水和干化土。

作为地下“大动脉”,地铁延伸着人们的追梦脚步,提升着城市的运行速度。可是,地铁建设中挖出来的渣土去哪儿了?相信很多人都没考虑过。

“率先全国推行盾构土环保处置。”1月8日,长沙“两会”,市长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用铿锵有力的语调给出了盾构土处理的“长沙方案”。

什么是盾构土?为什么要对盾构土进行环保处置?这一举措对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近日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盾构土环保处置,不仅可以推动解决地铁建设和城市管理中的渣土处理难题,也是长沙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盾构土:“大胖子”和“捣蛋鬼”

地铁施工挖出来的渣土都去哪了?在大街上、地铁口随机询问行人,大部分人都一脸茫然。堆放到郊区?填埋起来?要么就是“没想过”。

实际上,这些容易被普通人忽略的渣土,与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都息息相关。

首先是体量巨大。记者了解到,2018年长沙市地铁建设挖土石方量约为444万方,2019年至2021年预计分别约为710万方、697万方和390万方,2022年及以后更是达到了3760万方。对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来说,这个十足的“大胖子”真可谓“无处安放”。

更重要的是,“大胖子”还是个“捣蛋鬼”。在这些土石方中,采用盾构机挖出来的盾构土,会对周边环境带来消极影响。

地铁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在盾构机施工过程中,为便于传送渣土、减少盾构机刀片等机械磨损、提高盾构机掘进质量,施工人员会在挖掘设备的土仓中添加水、泡沫剂和高分子聚合物等化学物质。

“正是这些添加物,增加了盾构土的处理难度。”全国环境监测系统一流专家、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说。

他介绍,目前,全国大部分盾构土都采用填埋方式来处理,比如废弃的矿洞、专门的填埋场等。由于添加了水和化学物质,盾构土不像普通的渣土,流动性很大,不宜堆放,而且还几乎成了“不干土”,即便经过长期风吹日晒,也仅仅是干了表层,从而增加滑坡、泥石流等潜在地质灾害。当这些泡沫剂和高分子聚合物渗透进土壤里,还可能带来二次污染。

长沙已建成运营2条地铁线路,共规划了12条地铁线路,如何处理盾构土,成为城市管理和发展的新课题。

环保处置:盾构土“全身是宝”

虽然盾构土又多又有污染,但在胡树林和一些环保专家眼里,盾构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经过环保处理,就可以变废为宝——

经过减量化处理,可大量节约国土资源占用;降低含水率、去除化学物质,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安全隐患;处理后的水可循环使用;盾构土中的砂石可精选回用,再生利用;处理后的土,可作为种植土和建筑材料等等。

鉴于环保处置盾构土的这一系列优势,最近几年,长沙市政府多次组织职能部门和省市环保专家团队进行专题调研试验。跟随基地工作人员绕场一周,记者对东山基地的盾构土处置流程有了基本了解:

盾构渣土进场后,取样送进实验室,根据渣土实际构成,进行专利药剂配比分析,剩余的渣土进入渣浆分离设备,分离出泥浆和砾石颗粒物;泥浆经过专利药剂的处理后,变成废水和干化泥块,砾石颗粒物经过精细处理,可用于铺路、回填等基建场所;废水再经过进一步专利技术处理,成为循环水,干化泥块,一部分成了新型环保建材原料,一部分可改良为种植土。

“你看,盾构土全身都是宝吧!”技术提供方说。他透露,这一套盾构土无害化处理方案,目前已拥有四项发明专利。

有了这套处理方案,东山基地处理的盾构土已“派上用场”。1月7日,第一批多孔空心建筑用砖,在长沙县春华镇顺利“出炉”,这批砖的原材料,即是东山基地处理的300吨干化土。

规划:长沙将建设多处盾构土环保处置场

据了解,东山基地建成于2017年10月,目前日处理能力达到1500立方米,盾构渣土囤积量为12000立方米,主要承接处理雨花区范围内的盾构土。

“盾构土处置不仅市场前景广阔,也带着一份保护环境的责任。”在肖为看来,要实现盾构土的资源化利用,除了企业外,相关单位、政府部门都应该联动起来。

政府部门已有行动。按照长沙市城管委规划,长沙将在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长沙县以及望城区分别建成盾构土环保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场所。

如今,长沙地铁3、4、5、6号线建设正在进行,盾构土环保处置也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企业、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下,盾构土环保处置的“长沙样本”,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编辑:郑洁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