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走上海中环线的小伙伴,有没有发现一些小变化,田林路下穿中环线地道新建工程越来越“清爽”。短短半年时间内,管幕施工已经成功下穿59根,中环线下的口字型盒子成型在望。
作为徐汇区建交委投资建设的打通区区对接断头路重点项目——田林路地道工程位于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中部,西起古美路,东至桂平路。地道下穿上海市交通大动脉中环线快速路,下穿部分采用先进的管幕-箱涵工法施工,这也是这个国家级工法在上海软土地层隧道工程中的又一次应用。
知识小课堂:管幕是什么
管幕,通俗点讲就是利用一定口径的钢管依靠雌雄锁扣密封或其他方法形成一道连续的水平止水帷幕。它可在一定跨度范围内可独自承担上覆水土压力,对地下空间的非开挖施工形成一道隔离保护层。正是在这道“保护层”,后续地道的开挖施工(矿山法暗挖或箱涵推进)对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的影响大大得减小了。可以说钢管幕的施工是管幕-箱涵工法,是田林路穿越中环线地道施工的核心一环。
截止目前,田林路项目管幕施工已经完成59根,待剩下的3根管幕完成后,中环线下的“别有洞天”初步呈现。想知道钢管幕施工到底怎么操作吗?
看点一:精心筹划,多管齐下,管幕群高精度顶进施工
对于管幕群施工,由于每根钢管顶进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多根顶进之后容易产生累计偏差,为最终的闭合带来难度。
管幕开顶之前,项目部经过多次筹划讨论,最终确定了水平向先下后上,侧排自上而下的总体顶进顺序。
技术方面,田林路地道项目采用特殊的内锁口形式,由先进的管幕专用顶管机顶进,辅以限位、限扭等后配设备,高精度的顶进了整个管幕群并成功闭合。
这是侧排基准管的顶进,管幕法基准管顶进精度偏差都可以控制在2厘米之内(2厘米哦,你没看错,还没你手指的一关节长呢)。
看点二:精细管控,确保穿越之路沉降受控
与常规的盾构、顶管工程不同,管幕施工是一个反复穿越的过程,必须保证数十根顶管反复在同一区域穿越后,地层沉降还能控制在很小范围内。在此次管幕推进中,顶排首根基准管距离中环下方的直径1米的污水管基础仅有50厘米,距离已有40年历史的直径1.8米上水总管仅有2米,这对沉降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看点三:精品团队打造精品工程
高质量的管幕施工,与优秀的施工管理是分不开的。
田林路项目团队的目标就是:迎难而上,用世界最先进的工法,为社会和人民建设安全、优质的田林路地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