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解冻后,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地层基本无沉降

    发布:2018/3/1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2月24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核心控制性工程、世界最大断面公路隧道——拱北隧道全面建成。

2月23日,大年初九,为迎接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已解冻三个多月。其上方5米,即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珠海拱北口岸。

这座世界断面最大的双层公路隧道为何要解冻?解冻后地层有无沉降?对地上的拱北海关有什么影响?

据介绍,隧道解冻后,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持续的融沉监测和维护保养,监测数据显示,隧道地层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基本无沉降。

拱北海关数据显示,2月23日当天通关人数超过了40万人次。隧道解冻三个月,对拱北海关没有丝毫影响。

拱北隧道全长2741米,是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核心控制性工程,也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与珠海连接的唯一通道。

下穿拱北口岸255米长的隧道暗挖地段极具挑战性,最大断面高20多米。其地层软弱,富含地下水,距地面不足5米,稍有不慎,就会对拱北口岸通关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拱北隧道255米长的暗挖段,集中了迄今人类建设隧道的全部难度。”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认为。

隧道建设极具挑战性。在松软的地质中搭起了一个世界规模最大的曲线管幕,为隧道穿上了“铁布衫”;后期利用曲线管幕,在口岸下方建了一个直径23米,厚度2.6米,纵向长度255米的超级“大冰桶”;最后再在这个超级“大冰桶”的保护下开挖隧道。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于2012年8月开工建设,2017年4月建成。隧道自身结构完成后,建设采取的冷冻圈随之断电,2017年10月底完成了全部解冻工作。

据介绍,拱北隧道最深处在地下30多米,这里的温度和地面不同。如果靠自然条件下完全解冻,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这就大大延长了工程的风险时间。为配合港珠澳大桥的全线开通,隧道采用了强制解冻的方式加速解冻过程,再根据监测数据,对隧道实时进行融沉注浆,以减少解冻对地表建筑和口岸通关的影响。

拱北隧道工程开创了国内首例“曲线管幕+冻结法”施工方法,其管幕长度、管幕面积和冻结规模均刷新了世界纪录。

自2012年拱北隧道开建以来,五年内有6亿多人次和近1.6亿车次的车辆安全顺畅地出入境。

编辑:徐蓉蓉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