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广深港客运深港下穿地铁暗挖段隧道贯通

    发布:2014/5/22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近日,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隧道下穿深圳地铁1号线暗挖段隧道顺利贯通。该隧道的贯通,填补了我国在城区复杂环境下,大断面暗挖隧道下穿运营地铁施工技术方面的一项空白。

近日,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隧道下穿深圳地铁1号线暗挖段隧道顺利贯通。该隧道的贯通,填补了我国在城区复杂环境下,大断面暗挖隧道下穿运营地铁施工技术方面的一项空白。

隧道安全风险高,影响面大

该隧道位于深圳繁华市区,周边高楼林立,与在建的平安大厦紧邻,道路交通密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但如此,还与地铁1号线、连城新天地地下商业街垂直交叉,其中地铁1号线日运量达百万人次,与地铁1号线和福华路地下商业街间距小,最近距离约为3.1米。隧道开挖断面大,如此规模矿山法隧道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在深圳尚属首次,施工安全风险高,社会影响大。

该隧道只有82.3米长,位于益田路与福华路的十字路口,地下一层为福华路地下商业街,二层为深圳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三层为本段暗挖隧道结构。隧道位于亚洲最大地下高铁站福田站南端,为单孔双线,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200公里。在地面以下30米穿行,下穿地铁1号线及地下商业街,开挖高度为11.88米,宽度为14.7米,断面146.6平方米,隧道所处地质为全风化层,属于大断面隧道施工,人工每天只能掘进12厘米左右,施工难度大。

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

为保证地铁1号线的运营安全,施工期间要求沉降指标要小于10毫米。为此,工程采用国内先进的HTG-200水平定向钻机和XPB-90E高压注浆泵,在隧道两侧对向施工水平旋喷桩,作为隧道开挖时拱顶支护和止水。在如此复杂环境下一次施工43米水平旋喷桩,在深圳地铁施工中首次使用。隧道开挖线拱顶约3.1米高处是深圳地铁1号线结构底板,一方面要保证旋喷的正常成桩,另一方面要必保地铁轨道几何尺寸,这就要求浆液不能出得太多,也不能在孔内滞留而导致旋喷桩对地铁产生挤压。针对特殊施工的要求,施工中采用强排可控式排浆系统,通过控制压力和出浆量,保证地铁结构安全无恙。

隧道采用的是洞桩法施工。首先就是隧道两侧导洞施工,再在导洞内挖孔桩,而隧道施工的最大风险点就在于导洞施工和导洞内挖孔桩施工。为防止地铁1号线结构在施工中沉降,导洞采用小断面人工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做了多次注浆试验。如果在施工中造成地铁1号线结构沉降,将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预警,启动预案对地铁1号线结构周围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控制地铁1号线结构沉降。在实际施工中,又通过控制凝固时间、压力、注浆量、注浆角度、注浆孔深度等,总结出了控制地铁1号线结构沉降的工法,从而保证了整个隧道的施工安全。

严密监测,确保地铁1号线安全

挖孔桩施工对地铁1号线结构沉降影响最大,也是风险最高的施工工序。在全风化岩层、地下水位高的环境下,首先施工3根试桩,每三五十公分要做一个循环。由于挖孔桩施工时要不断抽水降水,降水量过大,地铁结构沉降就会加速,这时要及时补偿注浆,控制地铁1号线结构沉降,同时控制挖孔桩开挖数量和孔间距,减少抽水量,减少地层失水。由于施工要求高,难度大,正洞施工采用CRD工法,严格控制开挖进尺。由于施工上方受连城商业街14根桩基的影响,盾构机无法施工,只能采用最原始的人工开挖的方法。经监测,目前地铁1号线结构沉降量控制在7毫米以内,保证了地铁1号线的运营安全。

为保证在施工中实时掌握地铁结构变化,施工方在地铁结构内安装了两套全自动监测系统接入互联网,24小时对地铁隧道结构和地下商业街实施严密监测,确保地铁1号线运营安全。

82.3米,挖了660天

施工隧道场地狭小,作业面窄,里面闷热潮湿,施工环境十分辛苦。施工中的岩石封闭时很坚硬,被挖开后遇到风和水后很快风化松动。因此,每掘进四五十公分就要安装钢拱架,喷射混凝土,以确保隧道的安全。

该隧道的贯通,是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隧道工程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它将载入中国铁路施工建设的史册。

编辑:沈达文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