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中环线,“拦腰截断”了许多地面道路。不过就在去年,上海田林路穿越中环线地下通道主体工程开建了,徐汇、闵行、长宁的跨区联通能力将得到提升!

项目详情
上海田林路下穿中环地道工程由隧道股份市政集团承建,位于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中部,西起古美路,东至桂平路,全长约1032.78米。田林路地道总长度696米,暗埋段长290米,敞开段长为272米(机动车)和406米(非机动车)。

实地探访

不远处,整洁的围挡及清晰的道路封闭提示牌

围挡很整洁

工地大门

导墙砼浇筑和成槽施工

地墙钢筋笼制作与吊装


混凝土圈梁与支撑模板安装
技术亮点
由于下穿中环线时,与地下管线距离最近处仅半米,地道施工难度较大,因而穿越中环路的暗埋段采用管幕-箱涵施工工艺,其余暗埋段和敞开段采用明挖法施工。

管幕箱涵法
据悉,用管幕箱涵法穿越中环路时,将在10年前北虹路地道穿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田林路工程穿越时对中环线运行安全要求高;对大断面管幕-箱涵施工工艺要求高;管幕将近距离(0.5米)穿越地下污水管,沉降控制有风险;在220千伏高压线下施工难度大等等特点进行改良。
实现“三大”保障
1 场地保障
管幕-箱涵工法断面形式可任意布置,适用断面较大,能够满足三车道地道的建设需求。

2 精度控制和减少周边交通影响
箱涵推进过程中属于非开挖,对地面交通及人员出行影响小,该工法因通过管幕对内外水土进行隔离,能够良好地控制沉降,施工中对地表变形影响小,对中环线交通保护意义重大。

3 质量保证
管幕箱涵在推进平台上整体现浇,防水、结构强度有保证,能保证建成后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年限。

促进 “六项”突破
突破一:运用管幕精确导向和机械式箱涵掘进机,保护周边管线;采用三维激光扫描非接触式测量,结合静力水准仪校核来确保精度。

突破二:在以前北虹路地道经验基础上,用创新的管幕-箱涵工艺来确保施工沉降控制受控。

突破三:采用跟踪注浆和二次注浆措施,穿越时在污水管内施工钢套内衬,使之变以成可柔性变形钢管道,降低施工风险。

突破四:改做钻孔灌注桩围护来解决施工净空问题,在高压线影响范围内加设绝缘套管,做好高压线保护措施。

突破五:在基坑开挖、支撑前做好降水措施,加强监测关注变形数据。做好应急预案制订急救措施。

突破六:在西区和东区二块敞开段作为施工材料堆放地,设置交通预留便道和砼泵送位置,围护向内设置栈桥板,确保车辆设备运行。

大咖云集
近日,“密集空间下穿城市快速路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年度会议在田林路下穿中环地道工程项目部举行。

上海市住建委总工刘千伟,公路投资集团副总裁黄少文,市地铁公司原总工杨我清,上海大学教授张孟喜和同济大学教授Isam Shahrour等专家出席会议;市科技党委秘书长谢文澜、市交通委综合规划处处长肖辉、徐汇区建交委主任关也彤、副主任徐槟,隧道股份市政集团董事长葛以衡、总工陈立生等也参加了会议。
会上,各位专家围绕田林路地道工程建设意义、施工难点、目的和“密集空间下穿城市快速路工程建设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热烈探讨。
市科技党委秘书长谢文澜
“密集空间下穿城市快速路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和超前性,在浅覆土层实施非开挖技术的管幕箱涵工法是城市道路建设的趋势,希望隧道股份市政集团能通过田林路工程建设,为上海人民建筑更美好的生活!
市建委总工刘千伟
管幕试验段实施不可或缺,希望施工单位能做好施工组织管理,通过信息化实施保证中环线沉降参数有序整合,通过建模分析,为后续箱涵推进提供数据。
工程进度
该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计划3月上旬工作井暗埋段开挖。管幕试验段——工作井和接收井钢板桩施工完成,3月中旬可完成垫层、底板和侧墙钢筋绑扎和砼浇筑,为3月底进行钢管幕试验段推进创造条件。


施工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