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轮工法”的命名
一般的管幕法是采用专门的管幕顶管机,通过管与管之间的锁口连接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管幕,然后在管幕围护下实现地下空间非开挖施工。该种新型的“管幕工法”则和传统管幕工法稍有不同,是采用小断面圆形盾构机,将多个小断面组合成圆形念珠状的管幕结构,待完成所有管幕施工后,在内部进行土砂挖掘,从而构筑大型地下空间。该工法形成的一体化混凝土结构犹如左轮手枪的转鼓式弹仓而被命名为“左轮工法”。

左轮工法施工效果图
施工顺序
先行盾构机首先掘进,采用混凝土管片拼装,随后在先行盾构隧道内灌注填芯混凝土;先行盾构隧道填充完毕后, 后行盾构机开始掘进, 并切削先行盾构隧道的一部分, 并采用钢管片拼装后直接浇捣ECL混凝土 (挤压混凝土衬砌)的方式将 2 个隧道进行接合。最后在后行盾构隧道内灌注填芯混凝土,形成圆形管幕结构。

左轮工法施工顺序图
工法特征
1)该工法施工形成的隧道衬砌可采用素混凝土结构或钢纤维混凝土结构。
2)利用后行盾构机切削先行盾构隧道结构,实现管幕的接合。

管幕结构
3)通过在隧道中注浆(一次注入)完成止水施工,并在后行盾构机中心钻孔时进行止水性能确认,必要时可以通过二次注入保证交界面的止水性。

一次注浆止水

二次注浆止水
4)通过改变先行及后行盾构机的切削幅度,可以逐渐调整圆形管幕的内空大小。

内空断面调整模拟图
适用范围
新型的管幕工法适用于隧道分合流部的扩挖,以及软弱地层的地下大空间构筑等方面。
目前,该工法已经通过了日本国土技术研究中心的审核,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在隧道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摘自《盾构隧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