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堪比迷宫!你能看懂纽约地铁的设计吗?

  来源:深圳地铁  发布:2018/7/11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如今我们现在看到的现代纽约地铁图,源于1964年的创作。一位名为R.Raleigh D’Adamo(名字太长,下面称呼他大模君)的本地律师绘制了最早的纽约地铁图,他还因此获得了运输管理局颁发的再设计比赛奖项。BUT,最早绘制的图纸“退休”后被扔进文件柜里,继而被慢慢遗忘、抛弃,再也找不到了。

如今我们现在看到的现代纽约地铁图,源于1964年的创作。一位名为R.Raleigh D’Adamo(名字太长,下面称呼他大模君)的本地律师绘制了最早的纽约地铁图,他还因此获得了运输管理局颁发的再设计比赛奖项。BUT,最早绘制的图纸“退休”后被扔进文件柜里,继而被慢慢遗忘、抛弃,再也找不到了。

60年代纽约市地铁图

大模君创作的地铁图之所以受到褒奖,是因为他在设计中运用色彩对地铁路线做出了清晰的区分。不过在这之前,纽约地铁图也采用了三种颜色来进行分类。然而这些颜色只是用来区别分管地铁运营的三家公司各自的线路,并没有把地铁系统看做一个整体来归类划分。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地铁图变得难以辨识。

此前纽约地铁图将线路颜色用于区分运输公司

在大模君设计的地图获奖之后

由纽约城市的第一张色彩编码地铁图

大模君的颜色编码概念为纽约的地铁图建立了全新的标准—甚至为现代主义设计大师Massimo Vignelli1972年设计的经典纽约地铁图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最初的蓝图消失了。

设计大师Massimo Vignelli

1972版纽约地铁图(设计者:Massimo Vignelli)

1979年发布更为简洁的地铁图

(设计者:John Tauranac)

幸运的是,大模君最终找到了那张最早的图纸。

准确地说,大模君找到的是一张原始图纸的照片,这张照片被丢弃在他位于纽约快乐镇的地下室中。地铁图历史研究者Peter Lloyd说,他与大模君一起通过数字技术复刻最早的设计图。Lloyd同时也是《Transit Maps》的合著者。

设计师

在50年后的今天,大模君当年图纸设计的影响力再一次被验证:最初的时候,他使用交错的色彩方格来标明沿同一条线路行驶的列车。MTA公司(后来成为TA)没有采用这个设计;他们创造了数条相邻且堆叠在一起的带状线来标示地铁线路。Lloyd认为这个看似不经意地细节,却能大大改良MTA今天所使用的电子地铁图。

纽约地铁布局全貌

因为纽约地铁线路繁多,周末会根据人群负载情况来调整某条线路地铁的走向(关闭工作日站点、更改线路等),地铁公司MTA推出了“MTA Weekender”页面,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到周末地铁线路变更的情况。整张地铁图以Massimo Vignelli的设计图为基础而作。

箭头所指部分小圆点闪烁表明该站点暂时取消

选择你想使用的地铁线路,其它线路会变为灰色。我们以纽约的D线路为例子:如果在周末,D线路取消了正常日的某一站,那么这一站便会闪烁来提醒你,点击某一个站点,会放大地图显示全部线路的详细信息。(其实这是挺简单的逻辑,但实际使用相当杂乱)

点击局部将会放大显示全部站点信息

接下来,Lloyd提出了一个被MTA忽略的问题:这个网页也许解决了取消站点的情况,但是如果地铁要临时变换线路,就变得相当棘手了。假如:D线路在周末要变更到A线路上,要用现有的方法来表示这件事,我们只能删掉原有的D线路,再重画一次。那么,MTA恐怕必须每周请到一位像Vignelli那样的设计师来画地铁图。

按现在的设计逻辑,如果橙色线在周末要临时改变线路,就得删除之前的重新画。

而如果用大模君的设计方案,MTA只需设计一个交互式的地图,让每一条线路可以同时闪烁不同的颜色。只需简单设置,便可以在一条原本纯橙色线路上部分显示橙色线,部分显示蓝色线。“这样以一个简单的方法取代了大刀阔斧的设计改造,”Lloyds说。这样一来,MTA便可以运用到网页技术带来的便捷,更加灵活地变换线路,并展示给乘车人。

2011年John Tauranac优化了自己的几十年前设计的地铁图大模君的“交错色彩格”系统,并非人们尝试改善地铁图的唯一方法。自1967年采用了他的色彩编码方法后,纽约出现了许许多多各异的地铁图设计,它一直在进化着。虽然纽约只有一套官方地铁图,但是却有超过200个app,在纽约地铁图上做文章。随着地铁wifi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乘车者利用第三方app来了解地铁信息,这些app的分层菜单,比虚拟路线图更容易理解。

编辑:郑洁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