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网独家发布

聚焦行业热门技术 多位专业人士翻译汇编
历时数月 海量信息

现已发售

本次隧道网独家发售的珍贵技术资料只面向专属会员赠阅,请会员在下方输入您的兑换码
如无兑换码,请与编辑联系购买,或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国内外地铁车站暗挖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众多城市都在大规模进行地铁建设。在地铁建设中,地铁车站施工工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对地铁的土建投资、建设工期及周边环境等都有直接影响。

    查看详情
  • 日本暗挖法地下通道技术资料汇编

    近年来,在大城市中,随着地面空间利用的饱和,地下空间开发日益广泛。在都市中心区域,采用开挖方法施工时,对地面繁忙的交通流影响较大,周边商铺的停业以及其他物业的拆迁也会造成成本的上升。

    查看详情
  • 日本地下快速路施工技术

    城市高速路的建设,是一部城市环境开拓与城市环境和谐发展的历史。

    查看详情

请输入兑换码


  • 姓名

  • 手机

  • 地址

  • 邮编

  • E-mail

如无兑换码,请选择与编辑联系购买。

电话:021-54641018 电邮:website@tunnelling.cn QQ:627800301

国内外地铁车站暗挖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众多城市都在大规模进行地铁建设。在地铁建设中,地铁车站施工工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对地铁的土建投资、建设工期及周边环境等都有直接影响。经过几十年地铁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不同城市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适合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地铁车站施工工法。目前国内大都车站施工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以及明暗结合法。其中明挖法根据周边交通和环境保护要求,又衍生出盖挖法、逆筑法等。暗挖法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浅埋暗挖法、盾构法、管幕法、顶管法等。各种暗挖工法开挖原理不同,适用的工程环境和车站结构形式不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工期、土建造价也有很大差别。它们即可独立使用,又可在工程需要时组合使用。

虽然长久以来的车站建设以明挖法为主,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该方法带来的问题愈发突出。以上海为例,其作为超大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及高架桥梁等交通十分繁忙,采用常规的明挖法来建造车站不可避免地造成交通大动脉封闭,对周边交通、商业、居民出入等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且往往会有前期拆迁工作量大、管线和交通搬迁费用高、时间长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会导致工程无法正常推进而影响全线贯通。从地铁1号线建设使淮海路封闭道路一年,到10号线交通大学站建设时封闭了上海“三纵三横”主干道的华山路,这些问题带来城市阵痛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因此,在软土建城区寻求一种对城市地面环境干扰和影响较小的地铁车站施工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调研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沈阳等国内各大城市以及日本、俄罗斯、德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地铁车站及地下通道,收集了大量的暗挖工法资料,据此对其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

目前国内外暗挖车站工法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浅埋暗挖法。国外在70年代初开始将新奥法应用于浅埋地层的研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基本形成一套完整技术并应用于城市地铁、市政工程等。目前,德国、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有成功应用的实例。我国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将新奥法应用于地下工程施工,并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系统研究新奥法在浅埋软弱地层中的应用,经过多年的不断总结、完善,这一方法已在城市地铁、市政、电力隧道、城市地下过街通道、地下停车场等工程中推广应用,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配套技术。如今浅埋暗挖法已经推广到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地特殊的流沙、含水沙层和流塑、半流塑地层中;可用于埋深只有0.8m的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地铁车站跨度可达26m。

日本暗挖法地下通道技术资料汇编

近年来,在大城市中,随着地面空间利用的饱和,地下空间开发日益广泛。在都市中心区域,采用开挖方法施工时,对地面繁忙的交通流影响较大,周边商铺的停业以及其他物业的拆迁也会造成成本的上升。因此,近年来人们着眼于开发非开挖技术,以减少修建地下通道、车站等地下空间时对地面的影响。这些工程往往埋深较浅,因此主要的难点是尽量减少浅覆土施工中对地面道路及构筑物的影响。

本书主要介绍了日本用于修建铁路、公路、河流等下方的横穿通道的非开挖施工技术。这些施工技术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采用特殊盾构机如桨叶式盾构机,以减小浅覆土施工中的地面沉降;第二类则是采用单元推进/牵引工法,推进或牵引方形单元,分块施工构筑物,再进行一体化,典型的如口琴工法;第三类则是利用箱涵推进/牵引工法,利用管棚或箱型顶棚在地面构筑物下进行支护,同时从待建线路两侧推进或牵引箱涵。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都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希望本书能为上海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日本地下快速路施工技术

城市高速路的建设,是一部城市环境开拓与城市环境和谐发展的历史。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开始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日本首都圈的高速道路路网采用放射性道路向都心环状路聚合的模式,即“ 3 环9 放射”。 3 环道路为中央环状线(全长约 47km)、外环道(全长约 85km )、 圈 央 道 ( 全 长 约 300km),距离都心环状线分别约8km、 15km、 40~60km。

随着 3 环道路的相继建设,地面高速路给城市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沿线居民带来了噪音、大气污染及光照障碍等危害,城市居住环境改善的呼声日益高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日本提出了“道路地下化”的概念,从而进入地下快速路建设期。东京湾横跨道路、中央环状线、横滨环状北线等道路的发展,使地下快速路迎来了“大盾构时代”,并带动了了盾构推进、明(暗)挖法施工、出入口匝道建设、隧道与 JCT 汇合处施工等关键技术的不断创新。

21 世纪,日本中央环状新宿线、中央环状品川线分别于 2010 年及 2015 年通车运营;横滨环状北线主线隧道建设也于 2014 年贯通。

道路地下化的意义在于改善城市环境,希望通过学习这些建设经验,实现人与环境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的更大开拓,使“以功能为本”的现代化城市走向“以人为本”的后现代化城市。

为此,本书特别整合了日本 3 条地下快速路的施工经验,为我国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