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重大工程 (€5亿以上)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中国)
横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的深中高速公路全长24km,采用八车道设计,融合了桥梁、人工岛、沉管隧道及水下立交等工程。其中,连接人工岛的全长5km沉管段宽达46~55.46m,为全球最宽沉管隧道,由32节管节组成,每节长165m、高10.6m,重约8万吨。为适应大跨度结构的应力并减少疏浚量,沉管采用钢壳-混凝土复合结构,较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降低截面高度1.6m。在总投资14.146亿欧元的工程中,耗资13.463亿欧元的沉管段设计、建造及沉放过程最为复杂艰巨——历时7.5年的施工区域遭遇了20次台风侵袭。尽管如此,整个工程未造成人员伤亡,亦未对航运造成损害。
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
机场联络线工程(中国)
项目总投资58.58亿欧元,全长68.6km,采用160km/h的轨道连接上海虹桥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每日为浦东、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3.8万人次的城际客运服务。全线约80%为地下段,包含:直径13.6m的单管双线隧道约39km、直径9m的单管单线隧道约14km、28条联络通道及总计9个车站中的5个地下站。通过所有参与方的协作、创新与奉献精神,项目总工期缩短了六个月以上。
上海中心城区超长超大
北横通道工程(中国)
特大城市在城市更新和交通提升方面面临重大挑战。上海耗资14.2亿欧元的北横通道工程是中国首个位于城市核心区的超大型、超长地下高速公路。这条全长19.1km的通道横跨20个街道,下穿64条道路,与13条轨道交通线路交汇,在苏州河上实现11次穿越,并连接外环线与南北高架路。地下工程造价13.9亿欧元,包含采用直径15.56m的隧道掘进机掘进了全长12km双层六车道道路,并采用预制管片衬砌。历时60个月施工,项目平均每日投入1500名工人,累计投入约2160万工时,保持零死亡事故的安全记录,每百万工时低损伤率仅为7.8。该项目融合创新、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树立了全球地下道路工程的新标杆。
年度工程(€1–5亿)
云南省昆明(福德立交)至宜良
高速公路阳宗隧道(中国)
全长7.7km的阳宗双管公路隧道将显著缓解昆明市区及昆明至石林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该项目总投资2.69亿欧元,穿越了大型喀斯特地貌与高地震烈度山地。双隧道跨度达20.3m,横截面积207㎡,高跨比为0.62。隧道开挖过程中75%路段穿越砂岩与页岩地层,这些岩层变形剧烈,且横跨八条断层带;其中临近烂泥箐水库的一段断层带存在高风险的涌水涌泥隐患。
华盛顿都会区运输局
黄线隧道修复工程(美国)
黄线隧道中一段长达3,050英尺的区段因钢衬里严重腐蚀及数十年使用造成的显著劣化,加之2015年隧道火灾的影响,亟需进行重大修复。修复工程采用定制钢衬砌替换方案,并配备阴极保护系统,该系统在地铁隧道修复中极为罕见。这项耗资3.0385亿美元的工程采用了“风险施工经理”交付模式推进土木工程,该模式既实现了承包商早期参与,又在黄线八个月的紧迫停运期内,通过17个独立施工阶段的全天候作业完成任务。尽管工程复杂且条件严苛,这条始建于1970年代的隧道仍提前两周恢复运营,且最终成本仅超出原始合同金额的0.18%。
HS2工程——长伊钦顿林地双线隧道(英国)
英国HS2高铁项目中,两条双线高速铁路隧道长1600m,内径8.8m(外径10m),直接穿越长伊钦顿森林保护区下方。该项目古森林段的掘进工程由单台TBM完成双线隧道的掘进。该TBM在七个月内首次贯通后,提前四个月返回始发井,完成了平行隧道的掘进。为实现TBM的调头,TBM的龙门架及螺旋机回撤至始发井实现了快速转移,而刀盘与盾构体则采用公路运输,最大限度缩短了TBM再度始发的时间。
年度工程(€1亿以下)
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
红岩村站(中国)
红岩村站全长262m,宽22m,以116m深度创下中国最深地铁站纪录,相当于地下40层楼。车站主洞开挖尺寸达24m宽×21m高,容纳了站厅与站台区域,并整合了双通风井、四处出入口、九处紧急出口及连接地铁5号线的180m换乘通道。工程历时四年,总投资4300万欧元,其中地下土木工程耗资3380万欧元。项目融合了拱桥力学原理与隧道工程技术,通过应力重新分配实现400㎡以上巨型段安全开挖;优化预制构件使用,现场组装量减少35%; 并设置四部141m电梯实现公共交通接驳,将山顶至河岸的通行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
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
盾构隧道工程(中国)
全长906m,采用直径7.7m盾构施工的轻轨延伸段下穿全长480m的海域,这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之间的首条铁路连接线。隧道工程总造价4920万欧元,其中土木工程部分耗资4800万欧元,隧道最小曲线半径达210m(27D),沿线覆土在9.7m至20.7m之间。
西部海底隧道(新加坡)
工程建设了一条长1.6km、直径6m的海底隧道,成为了承载四条新饮水供应管道的最经济方案——其中两条直径2.2m,另两条直径1.2m。该隧道工程总造价8100万欧元,其中隧道土木工程费用达5700万欧元。在56m深处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面临多个重大的工程挑战,包括在邻近直径700 mm的高压输气管线的区域进行TBM掘进。
年度装备与设备创新
大直径特长TBM隧道
无轨运输系统(中国)
高海拔与陡峭坡度使得长距离隧道的有轨运输系统运作遭遇了困难,促使了无轨系统的研发,以保障掘进机作业需求。该系统包括连续输送机排渣系统,以及创新的可拖曳旋转平台——该平台使运输车辆能快速调头,避免因设置调车槽而增加隧道的开挖成本。
高压磨料水射流-机械联合破岩
盾构隧道掘进机
(AWJ-STBM)(中国)
该技术将高压水射流技术与隧道掘进机(TBM)的岩石破碎功能相结合,克服了TBM机械化掘进在极端坚硬岩层中适应性差的固有缺陷。水射流先诱导初始裂隙,再由后续机械刀具实施二次破碎。该创新技术还能降低刀具磨损,提升TBM掘进效率。虽然水射流与机械混合掘进法早已有所探索,但山东大学团队通过在高压水射流中添加磨料颗粒,显著提升了切割性能。脉冲磨料射流技术的引入使切削深度增加,岩体破坏程度增强,在应对极端坚硬岩层时实现了技术创新的最大化。
钻爆法隧道
双臂全自动喷浆机(日本)
日本建筑业劳动力短缺与事故风险促使挖掘作业实现自动化。喷射混凝土技术作为六大实现全自动化升级的工艺之一,其自动化喷射设备通过学习基础喷射数据,能根据喷射表面状况优化作业流程。该自动化系统可实现喷射混凝土厚度2cm内的精准控制,并通过依据喷射方案调整喷嘴操作,将飞溅量减少高达30%。在开发出单臂原型机后,又研发出配备两根钢支撑架安装臂的全自动双臂机型。通过一台设备实现双重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年度技术创新
图卢兹B线地铁首创:
含偏高岭土的
超低碳混凝土管片(法国)
在图卢兹地铁B线某段施工中,重复利用的BESSAC掘进机与全球首创的低碳混凝土预制衬砌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EXEGY®L+C3混凝土通过用石灰石填料和高岭土替代混合料中55%的熟料,在保持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使混合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低于传统混凝土。
Tun.Re.Fit.既有隧道
可再生能源改造技术(意大利)
Tun.Re.Fit.系统由意大利研发,是现有公路隧道翻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部分拆除老旧隧道衬砌后,隧道内安装了约1000m长的换热器管道。随后铺设了薄层喷射混凝土调节层、防水膜系统,并浇筑了新的混凝土内壳。该地热系统在车道路面额外铺设300m管道,旨在冬季防止高速公路路面结冰,夏季储存太阳能以备未来使用。
隧道收敛监测的
光学摄影监测
(IRIS软件应用)(意大利)
Photomonitoring™是由意大利研发的隧道地质与结构监测系统,尤其适用于隧道掘进阶段。该系统在隧道两侧对称布置两台高分辨率摄像机,以固定间隔(通常每15分钟)采集图像。通过专有IRIS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可近乎实时地检测变形、评估收敛情况及结构位移。该自动化系统在运营和经济层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塑造未来高维地下工程思维
塞萨洛尼
基韦尼泽卢地铁站(希腊)
在希腊塞萨洛尼市中心的基韦尼泽卢地铁站施工中,工程团队意外发现了古罗马大道德卡马努斯·马克西穆斯(Decumanus Maximus)的遗迹,以及商铺和民居遗址。这一重大发现迫使整个项目暂停数年,业主方、承包商与希腊考古委员会反复论证保护方案。经周密评估,最终采用传统明挖回填法施工,需将考古发现临时迁移,并在完全重新设计的车站布局中归位原址。此举使该项目成为全球首个将开放式活态博物馆与考古遗址融入工程项目的典范,也是规模最大的同类案例。该方案兼顾施工可行性、工期进度、成本控制、风险防范、文物保护及公众免费参观需求,成功打造出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意义的地下活态博物馆。地铁系统开通后,当地社区对项目给予了热烈好评。
为了贫困地区的
美好生活施工隧道:
大凉山1号公路隧道(中国)
大凉山农村地区居住着许多彝族民众,一直受到交通不便之苦。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长的隧道之一,全长15.3km的大凉山第一超长公路隧道是首条深入大凉山腹地的重大隧道工程,标志着该地区精准扶贫战略的重大突破,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及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项目首次在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创新应用TBM辅助主洞施工,成功突破了交通瓶颈,使从成都到大梁山的车程从8小时缩短至3.5小时,该地区县际间通行时间从5小时缩短至1.5小时。
《隧道精灵维尼与地铁奇遇》
——用故事激励
下一代隧道建设者(瑞典)
为了激发3至6岁儿童好奇心的灵感,瑞典岩石工程协会创作并出版了这本高质量的图画书,它在技术上精确严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将科学事实与奇思妙想巧妙融合。首版图书免费寄送至瑞典、挪威和芬兰逾6000所幼儿园后反响热烈,目前第二版图书正在筹备中。创作儿童读物看似简单, 但要兼顾品质、技术准确性与儿童友好性,其耗时耗力的严谨程度堪比真实隧道工程。这项计划不仅是讲故事,更是塑造未来。通过触达儿童(及其父母),《维尼与地铁》正以每晚一个睡前故事的方式,激励着新一代工程师、建设者和梦想家的成长。
年度隧道新人
Aida Santos Santamaria
(西班牙)
Aida Santos Santamaria拥有马德里理工大学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联合授予的土木工程BIM硕士学位,过去十年间参与设计了全球20余条隧道。现任TYPSA公司岩土工程部隧道设计主管,同时担任西班牙隧道协会(AETOS)青年会员组主席、国际隧道协会(ITA)青年会员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并积极参与AETOS与ITA数字化及自动化工作组的建设工作。
Andrea Marchioni
(意大利)
Andrea Marchioni凭借岩土工程设计领域的二级硕士学位及专注于深层隧道支护与地层相互作用的博士学位,开启了他的地下隧道工程之旅。在都灵理工大学完成隧道掘进机技术研究后,他加入澳大利亚Geodata工程公司,参与国内及国际项目。随后辗转墨尔本和瑞士的Pini集团,现任意大利SYSTRA股份有限公司隧道与岩土工程设计负责人。
Helena Castellvi Linde
(西班牙)
Helena Castellvi Linde于2014年在隧道咨询公司(现TYLin欧洲拉美公司)开启职业生涯,并于2017年加入TYPSA公司。其项目履历涵盖英国HS2工程、澳大利亚悉尼地铁西线,并作为隧道设计负责人参与多伦多、伊斯坦布尔、索非亚、利雅得、特拉维夫及埃塞俄比亚的地铁工程。她倡导负责任的设计理念,致力于实现高效低维护的隧道运营模式。其工作始终体现着对隧道工程可持续性发展与全球协作的坚定承诺。
明年更精彩!
本届国际隧协大奖上,我国的参选项目表现优异,同时全球各地的杰出工程项目也不断涌现。希望大家能够在竞争中一起成长,让我们期待明年的隧协大奖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