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上海机场联络线、沪通铁路将启用挖隧道新技术,施工效率至少提升30%

  来源:上观新闻  发布:2021/4/28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4月18日,从“越极限•越无限”2021中国(上海)国际隧道工程研讨会获悉,上海市域铁路机场线和沪通铁路将启用盾构掘进新技术,隧道掘进施工效率可提高30至50%。

隧道行业的数字智能化新方向

180年前,依靠人力手工劳作,人类在泰晤士河底挖出了世界第一条盾构法隧道。今天,依靠人工智能技术,中国隧道建设在精度和效率方面不断破题。

4月18日,从“越极限•越无限”2021中国(上海)国际隧道工程研讨会获悉,上海市域铁路机场线和沪通铁路将启用盾构掘进新技术,隧道掘进施工效率可提高30至50%。

盾构机有“地下蛟龙”之称,是挖掘隧道的神器。传统的盾构施工工序是串联模式——“推进、停止、拼装”,即盾构机向前掘进一环,原地停下,完成一环管片拼装,再继续掘进,从而保证盾构掘进时的状态稳定。但如此“走走停停”,施工效率难以提升。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自主研发的“推拼同步”技术,将掘进与拼装两个环节“并联”,同步进行。

“我们将盾构机的顶进油缸进行编组,通过数字化模块进行控制,实现不同组别分时顶进,在保证盾构机掘进姿态稳定的情况下,让拼装工作可以同步进行。”上海隧道机械制造分公司总经理龚卫介绍,模拟试验数据表明,“推拼同步”技术较传统方式效率提升30至50%。

随着地面地下的空间利用日益饱和,未来隧道的地下深度和直径更大,一次性挖掘顶进的距离也更长,“推拼同步”技术将迎来巨大的应用空间。

智能盾构通过自我学习,还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目前已有盾构机实现“自主巡航”,并在杭州至绍兴的城际铁路工程区间、上海轨交14号线昌邑路站应用。

“与传统的盾构机相比,智能盾构有一位人工智能‘司机’,可以自行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完成掘进任务。”上海隧道盾构分公司总经理刘喜东介绍,“AI司机”可以精准捕捉掘进中地质特性、施工参数、盾构姿态、环境影响等近千组数据,通过分析做出行动命令,可以说是“视野清楚、思路清晰、执行准确”。

当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越来越复杂,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面临着风险、效率、环境等诸多难题,数字智能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总经理裴烈烽表示,目前正积极组建数字盾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数字隧道建造标准、数字隧道建造技术、数字盾构装备技术、数字隧道配套技术等四个方面,减少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隐患。同时,通过数据深度挖掘以及快速交换共享,实现工程质量、施工风险、建设进度、盾构设备的全方位智能管控。

编辑:徐蓉蓉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