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上海北横通道工程西段隧道全线贯通

  来源:上海城投  发布:2019/10/28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2019年10月28日, 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北横通道西段隧道全线贯通,标志着上海市北横通道西段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19年10月28日, 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北横通道西段隧道全线贯通,标志着上海市北横通道西段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是国内首条在复杂环境下横穿市中心的长大地下通道,将实现从中环北虹立交至内江路长达19.1公里的连续流交通,有效缓解延安高架和内环北段交通压力,有利于均衡路网交通,提高骨干路网可靠性。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西段隧道贯通

“地下穿越的百科全书”

北横通道西段西起泸定路出入口,东至天目西路长安路,全长7.8公里,包含6.4公里的盾构隧道段。主体盾构“纵横号”直径15.56米,为上海历史上尺寸最大。超大直径盾构在控制方面本就难于常规盾构,施工期间更经历了连续急曲线转弯、大规模穿越房屋建筑、多次近距离下穿运营中轨道交通线路等考验。北横通道西段隧道的建设过程,被业内专家学者誉为“地下穿越的百科全书”,填补了我国建筑行业超大直径盾构下穿中心城区密集建(构)筑物的领域空白,也为今后的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精细管理完成“极限穿越”

自2016年12月从中江路工作井始发,至2019年10月28日在筛网厂工作井接收,“纵横号”盾构完成了多项“急、难、险”穿越任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三次“极限穿越”——“零”距离穿越兆丰别墅群及运营的轨道交通7、11号线。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西段示意图

近百年历史的兆丰别墅建筑群由于年代久远,结构稳定性较差,“纵横号”盾构需在兆丰别墅群下进行“急转弯”式穿越。为保证穿越万无一失,技术人员事先对房屋进行检测并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同时利用穿越前的前40环作为试验段拟定操纵参数;正式穿越期间,每推进一环,都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影响范围内房屋、地表进行沉降监测,并实时调整下一环的施工参数。最终,盾构机成功穿越别墅群,土体及构建筑物等各项参数均表现良好,地层损失率仅为千分之2。

穿越地面建筑已属不易,穿越运营中的地铁线路则更为惊心动魄。“纵横号”先后与运营中的轨道交通7、11号线“擦肩而过”,由于地铁正常运营,行驶的列车给控制振陷沉降及保持开挖面稳定带来极大困难。除做好应急预案外,“纵横号”的所有参数及穿越区域实时沉降数据都投射在盾构管控中心,由行业内最顶尖的盾构专家24小时待命,随时 “会诊”。最终,在市交通委、市北横通道指挥部的部署和指导下,“纵横号”顺利完成穿越任务,两次穿越隧道的变形量均为毫米级,轨道交通7、11号线运营正常。

科技引领推进 “智造北横”

围绕北横通道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建设基于BIM+GIS的协同管理平台,通过强化进度、质量、安全管理模块,增加前期规划、信访管理、风险监测、视频监控等功能模块,实现工程全周期、全覆盖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满足工程各方需求,同时实现了基于移动端的在线交流与沟通。利用BIM未建先试的特点,提前进行天目立交桥梁4D施工模拟、中山公园井段逃生路线模拟、圆隧道装修方案深化等应用,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及合理性,降低工程实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合可视化的风险管理,提高各参与方的沟通与协同效率,保障了盾构顺利穿越运营轨道交通7、11号线。

BIM技术模拟北横通道穿越轨交11号线

严控品质打造“绿色北横”

为推动提高工程建设绿色环保水平,在圆隧道内部结构施工中克服了与盾构推进同步交叉施工、施工距离长、隧道平面线形复杂等困难,实践了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通过开发整体移动模架体系,并对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工艺反复实验、优化,对标国际标准,严控质量与品质,首次在圆隧道内实现了高质量清水混凝土结构,取消二次装饰,打造绿色、环保的隧道。同时,通过混凝土保护剂选用、灯光照明方案的深化以及局部装饰效果的点缀,进一步提升了清水混凝土工艺的总体效果,打造高品质的隧道行车环境。

装饰样板段

编辑:徐蓉蓉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