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隧道股份上海城建推动上海基建服务、核心技术“双输出”

  来源:中新网上海  发布:2019/9/12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9月10日,由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指导,绍兴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与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集团联合举办的“城市智慧快速路全寿命周期建设与管理技术研讨会”召开。

9月10日,由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指导,绍兴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与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集团联合举办的“城市智慧快速路全寿命周期建设与管理技术研讨会”召开。

会上,围绕由绍兴城投、隧道股份上海城建在绍兴投资46.5亿元打造的绍兴首条智慧快速路——越东路及南延段智慧快速路项目,绍兴城投、隧道股份上海城建两大企业集团携手国内外“政产学研用”领军机构及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行业的权威专家,交流研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领域最前沿的核心技术,助力绍兴更好实现智慧化、高质量城市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大格局。

孙哲君副市长指出,绍兴城市智慧快速路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创新工程,需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全寿命周期管理等最新的技术方法来实现。通过此次会议,绍兴与全国专家学者、各界同仁,携手研究和探讨智慧快速路全生命周期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新标准、新模式和新技术,助力绍兴城市高质量发展。

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周文波表示,隧道股份将依托“六纵八横”的城市快速路网规划,以绍兴智慧快速路建设为坐标,通过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的优质服务推动浙江省与上海市的协同发展,助力绍兴加速产业升级、区域融合。

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绍兴借力“杭绍甬同城化”发展机遇,已谋划部署了全长438公里的“六横八纵”智慧快速路交通系统,计划让绍兴市民实现“市区半小时通勤、杭甬一小时抵达”的通勤圈。在此背景下,绍兴城投集团集聚全国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领域顶尖专业资源、专家人才,开启了与上海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集团的合作。去年11月,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集团在绍兴投资46.5亿元,为绍兴打造“横贯南北”的首条智慧快速路项目——越东路及南延段智慧快速路。

在本次技术研讨会上,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集团浙江区域总部总经理林家祥介绍了这条智慧快速路的未来样貌。“我们将着力按照绍兴市政府、绍兴城投对于这条智慧路的目标定位要求,把越东路及南延段智慧快速路打造成绍兴第一条会自主‘思考’、能自动‘决策’的道路,成为长三角区域智慧型基础设施标杆。”

在越东路及南延伸段智慧快速路项目,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集团集成了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全部优势技术,为其量身定制了“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和四个系统”——即快速路监控中心、BIM全寿命周期管理平台、IMS智能监测系统、ITS智能交通系统和ICV车路协同系统,通过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的边缘计算及感知设备,实现交通综合监测、行车诱导、自主研判分析、决策支持、协同调度等功能,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方面,均优于各大一线城市已经建设完成的快速路系统。

城市核心区的主干道路忽然封闭大修,而且一封就是小半年;高架快速路临时封了半根道,上下班堵成“停车场”……在全国许多城市,随着越来越多的快速路等交通设施进入了集中维护保养期,设施频现封闭式大修,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在绍兴越东路及南延段智慧快速路项目中,绍兴城投、隧道股份上海城建首度于绍兴引入了“全寿命周期运营管理”先进技术与理念,在工程规划期,就从其未来至少20年、甚至100年更长的设计寿命周期中考虑如何最大化其使用效率,在快速路建成后让其彻底向窒息式的大中修“说再见”。

“从建设阶段开始,工程结构每一毫米的形变、沉降,每一块预制构件从生产、出厂到拼装的信息,全部采集、整合在BIM综合信息系统之中,最终在运营期形成建筑信息数据库,生成数据报告和模型图表,为快速路建成后的运维养护提供辅助决策。”

林家祥介绍,比如今后高架发生了微小沉降,运管方将能够调取数据库中的信息,随时了解桥梁结构构件的健康状况、历史生产情况、施工工艺过程等关键信息,辅助技术人员精准了解工程“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保养作业,避免此后更严重的结构老化、裂缝等病害,保障智慧路在整个寿命周期永葆青春健康。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建设运营领域前沿的多学科交叉领域,从最基本的结构工程到通信系统开发,再到软件系统的编译,需要多方协同、共同参与。绍兴城投、隧道股份上海城建建设的不仅仅是智慧路“工程”,更是汇聚全球优质技术与高端人才资源的“平台”。

“我们引入了包括中国科学院、百度、浙江长三角研究院、千方科技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智慧城市专业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合作参与项目建设。9月10日召开的技术研讨会,也是我们推动国内外技术资源对接,更好服务绍兴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 绍兴城投集团董事长朱志祥表示,通过这项大型工程、这些技术会议,我们推动国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企业高管、科研学者紧密交流,形成友好互动、长效往来的生态圈。

编辑:徐蓉蓉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