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8点,由上海工地联席会议、隧道股份及新民铃声共同搭建的上海首个“以市民评价为基础的优秀工程”评选与交流平台——上海“明星工地”表彰大会在诸光路通道工程现场召开。
从“最受市民欢迎”的工程到官方表彰的“明星工地”,诸光路通道到底有哪些特色魅力,捕获了行业专家和市民媒体的心?
诸光路通道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直径的土压平衡盾构法隧道,采用直径14.45m土压平衡盾构进行施工。2015年9月开工至今,已完成盾构工作井和始发段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诸光路新建工程中,针对工程面临的施工及环保重难点,上海隧道创新性地提出“全预制拼装型、全数字智能型、全环境友好型”的三“全”隧道建设理念,为城市和谐发展打造良好的示范窗口。

“全预制拼装型”
即将传统的隧道结构化整为零,采用预制块的形式进行拼装,预制率近90%,有效解决了以往施工战线长、变数多的问题。隧道结构部件和构件的工厂化生产,使产品质量更加可控,施工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并推动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促使农名工向产业工人转变。

“全数字智能型”
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研发“啄木鸟施工安全移动管理平台”,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远程监控和全方位监管。“啄木鸟”就如大家熟知的“显微镜”、“放大镜”和“望远镜”。有了它,不仅能够排查隐患,“找到”问题;还能将发现的隐患进行全员公示、全程跟进和监督,“放大”问题;更可以实现安全方面的大数据管理,为未来决策提供判断,做到“防范”问题。此外,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便捷,“啄木鸟”还将本来属于安全管理员的职责无限延伸,使“人人都是安全员”成为可能。

“全环境友好型”
即以“全生命周期管控”理念为指导,将施工标准化、精细化、和谐化,并以技术创新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包括制定工程节水控尘、碳排放评价体系,有效降低能耗;以及通过使用城市环境保护的“净化器”——超大直径土压盾构,减少地表扰动,保护周边环境。超大直径土压盾构曾先后用于穿越上海虹桥机场跑道及建设上海外滩隧道等重点项目,地表沉降可控性高,沉降范围可精确控制在1cm以内,并能有效避免隧道上浮风险。

诸光路通道工程是上海市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的重要配套市政工程,建成后,将为中国博览会会展和西虹桥地区提供一条对外联系的新通道,不仅起到保障会展和促进地区发展的作用,还将有助力缓解延安路高架的交通压力,完善上海市快速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