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内容

中日岩土工程技术交流会圆满结束

  来源:隧道网  发布:2016/10/24  浏览:+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为促进中日两国在岩土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技术交流,探讨岩土工程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发展趋势,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日本地盘工学会关西支部联合举办的“中日岩土工程技术交流会”于2016年10月21日在上海召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促进中日两国在岩土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技术交流,探讨岩土工程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发展趋势,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日本地盘工学会关西支部联合举办的“中日岩土工程技术交流会”于2016年10月21日在上海召开。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大会中方主席应名洪,日本地域地盘环境研究所所长、大会日方主席桥本 正,日本地盘工学会关西支部副支部长辻 俊一,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傅德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宋博,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雁飞等180余名中日各大学以及各地方的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了此次交流会。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秘书长林家祥主持,中日双方会议主席分别致辞。

本次交流会的主要议题包括地质特性、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技术、地基加固技术、地下环境保护技术以及岩土工程相关新技术等。

中方议题

王吉云,近十年来中国超大盾构隧道施工经验

演讲摘要:中国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机数量已达12台,掘进里程累计90km。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由于横断面尺寸及结构顶覆土要求,常常遭遇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施工风险大。因此必须结合其他施工技术手段,演讲中介绍了超前地质钻、施工前岩石钻孔爆破、带压开舱换刀等主要的施工技术。

孙巍,上海井字型通道规划与工程实践

演讲摘要:演讲介绍了上海井字形通道中东西通道、南北通道、外滩通道、北横通道的规划方案,以及已建成的外滩通道和正在建设中的东西通道、北横通道中明挖地下道路、盾构隧道、地面道路优化和关键节点下立交等相关的关键技术。

宋博,上海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综合开发

演讲摘要:演讲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规模及新一轮建设,并分析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优势与挑战,介绍了上海地铁徐家汇站、汉中路站、淮海中路站等开发实践案例。

王卫东,上海软土地层深大基坑工程技术综述

演讲摘要:报告介绍了上海近年来基坑发展的趋势,软土深大基坑工程常用的支护方式,并详细汇报了环境影响控制技术、承压水控制技术及逆作法技术。

丁文其,盾构管片接缝力学与防水性态试验技术与模型研究进展与应用

演讲摘要:演讲介绍了盾构管片接缝非线性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管片接缝非线性模型研究、管片接缝与密封垫防水试验研究以及管片接缝与密封垫防水新模型。叙述了这些研究中采用的新系统、新方法和得到的新结论。

日方报告

大岛 昭彦,基于250m网格的大阪地区地质特性

演讲摘要:报告展示了250m网格地层模型的制作方法及根据该模型分析的地层特性的平面分布。作为该模型的进一步应用,介绍了冲积砂层的液化危险程度的预测和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冲积粘土层下沉预测。

林 训裕,关西的地下道路建设及养护管理技术

演讲摘要:关西地区地层具有形成时间短且软弱特性,在这样的地层条件下,从近年来土地高度利用及考虑环境影响的观点出发,地下通道建设稳步进行。报告介绍了阪神高速淀川左岸线(1期)和大和川线工程。

桥本 正,关西地下铁轨的建设技术

演讲摘要:关西地区城市的地层较为软弱,由地下水丰富的黏土层、砂土层和砂砾层构成。演讲以最近建成的大阪市地铁7号线、8号线等6条线路为例,介绍了三圆盾构隧道地铁车站、下部托换、六角形管片、矩形盾构、四圆盾构、双圆盾构、口琴工法以及切削土体流动性改良工法等新技术。

藤井 研一,神户机场的先驱性施工技术

演讲摘要:演讲介绍了神户机场建设中采用的先进技术:机场人工岛采用了缓倾斜石积护岸结构,并采用卫星通讯构建海底地层自动监测系统;填埋建造工程中,对机场岛全境建立了三维沉降数据模型,并使用了带RTK-GPS的振动滚轮压实管理,实现了压实数据的三维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和施工速度。

胜见 武,土方的利用和地层环境课题

演讲摘要:土方处理中,主要的课题有:搬运车辆对周边影响的最小化、防止违法倾倒、重金属含量超标处理等 。演讲介绍了日本方面在以下技术方面的进展:一、采用电子收费系统信息通信技术来进行土方管理;二、砷、铅、氟、硼等重金属的处理和处理土的安全运用。

圆桌讨论

讨论嘉宾: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朱雁飞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 沈水龙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王秀志

日本株式会社近畿地区建设中心副社长 大井 健一郎

日本阪神高速技术中心执行董事  杉江 功

日本地盘工学会关西支部副支部长 辻 俊一

朱雁飞:现在我们地下连续墙可以做到100米以上,降水可以到9层以下。结合MJS等技术,70米左右的深基坑和盾构都会比较有把握。

沈水龙:上海地铁1号线建成至今沉降60%是由于降水而导致的,其他还有列车运行等不确定原因。现在上海要求沉降控制在 5cm 以内,总体上控制得比较好。

王秀志: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环境愈加复杂,深度更深,环境保护要求也变得更高了。2017-2018年,将有数百台盾构同时施工。

辻俊一:软弱黏土虽然非常软弱,但黏性很强,可以通过排土的高压旋喷桩,在土体的变形控制方面较好,搅拌处理也是非常有益的辅助工法。此外,最近在日本流行的一种辅助工法是,减少旋喷桩喷射时间的工法,不过还有待观察和验证。



最后,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磊和日本地盘工学会关西支部副支部长辻 俊一分别代表主办方致闭幕词。杨磊表示,现在,世界岩土工程施工的重心移向亚洲、移向中国。中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面临着重大挑战。能够与上海地质条件相近的日本进行交流,对于促进岩土工程技术大有益处,希望会议能够持续举办下去。

继热烈的研讨后,技术人员们又于10月22日参观了在建的上海北横通道和地铁9号线三期碧云路站,风雨也阻挡不了大家交流学习的热情~~



编辑:徐蓉蓉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