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馆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书馆 > 工程档案

【回眸十五】泥水盾构:上海虹梅南路隧道工程技术

作者:  来源:隧道网  发布:2017/5/24  浏览: +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摘 要:2010年7月,上海虹梅南路隧道开工,隧道长5260m,为黄浦江底推进距离最长的隧道,采用直径14.93m泥水平衡盾构施工,沿线穿越运营高压、有毒、易爆石化管线、全断面粉细砂层,隧道最大埋深59m,是上海城市最深的越江公路隧道,是上海首个集标准化、数字化管理模式于一体的越江隧道。工程成立了上海首个工地现场隧道数值分析实验室,创盾构推进单日13环(26m)的记录。

工程概况

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是上海西南地区路的重要越江工程,北起闵行区虹梅路,南至奉贤区金海路,总长5.26km,其中圆隧道段长3.39km,工程投资额近30亿元,是上海目前黄浦江底最长的公路隧道。据统计,世界上建成通车的14m以上超大直径隧道共有13项,其中6项在我国,而上海占据了5项,可以说上海是世界上对于超大直径盾构技术探索最前沿的城市。虹梅南路隧道是均衡上海中心城环线快速路交通流量需要的重要的越江工程,采用直径14.93m超大直径盾构施工掘进。隧道于2010年7月动工,于2015年2月10日贯通。

“数据采集、数值预测、决策判断”于一体工程管控

上海虹梅南路隧道建设面临诸多世界级难题:隧道全长5260m,是目前黄浦江底最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59m,是中国最深的城市越江道路隧道;隧道长距离、多工况穿越运营高压、有毒、易爆石化管线,风险极高;隧道长距离、全断面穿越7-2层粉细砂,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难度史无前例。在虹梅南路隧道工程施工中,各种创新工法、工艺得到了实践,成立了集“数据采集、数值预测、决策判断”等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管控中心,还投入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分析实验室、全数字化管理系统、基于WEB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等创新施工技术,成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上海首个工地现场隧道数值分析实验室

相比上海早期建成的越江隧道,虹梅南路隧道工程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是全国首个集标准化、数字化管理模式于一体的越江隧道,采用新工艺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一方面是为了探索新的隧道建设方法,一方面也是为了规避施工风险。由于上海地处富水软土地质,黄浦江底下的泥土异常柔软,特别是部分区域的砂性土,光是用手就可以捏成粉末。在这种条件下,为降低工程风险、提升隧道质量,虹梅南路隧道成立了上海首个工地现场隧道数值分析实验室,并利用先进的有限元设计计算软件Plaxis,依托科研力量切实保障工程安全。如果按照以前直径11m的规模,6车道就至少得建设三条隧道,直径14.93m的超大直径盾构施工掘进,保证了主线双向6车道的通行能力,创造了虹梅南路西线隧道14个月推进完成,东线隧道13个月推进完成,最快推进单日13环(26m)的记录。

隧道运营

上海虹梅南路隧道主线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60km/h。建成后,虹梅南路越江隧道,途经闵行区和奉贤区,起于浦西永德路北侧,于剑川路北侧入地跨越黄浦江,经西闸公路后出地面,终于金海路。可增强上海南部区域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同时缓解S4、奉浦大桥、莘庄立交及沪闵高架的交通压力。黄浦江上第12座大桥,位于松江主城区西南部的辰塔公路上的辰塔大桥也计划月底建成通车。届时,将使松江浦北、浦南地区的石湖荡镇、泖港镇之间的交通得以直接相连。

隧道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隧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隧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隧道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凡本网来源注明为非隧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该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仅作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回复限1000字以内!)

加载更多...


隧道网手机版
隧道网微信公众号
╳ 关闭